3 天前 / rainNight
区块链的技术定义 区块链是一个提供了拜占庭容错、并保证了最终一致性的分布式数据库;从数据结构上看,它是基于时间序列的链式数据块结构;从节点拓扑上看,它所有的节点互为冗余备份;从操作上看,它提供了基于密码学的公私钥管理体系来管理账户。 你可以这样理解有 100 台计算机分布在世界各地,这 100 台机器之间的网络是广域网,并且,这 100 台机器的拥有者相不信任,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算法(共识机制)才能够为它提供一个可信任的环境,并且使得: 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不可篡改...
4 天前 / 博文视点Broadview
点击“博文视点 Broadview”,获取更多书讯 2017 年 5 月,Google、IBM 和 Lyft 联合宣布将 Istio 开源,不知不觉中距今已 5 年有余。 在这 5 年多的时间里,Istio 项目从一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 服务网格:云原生的核心技术之一 如今在国内,Istio 几乎可以作为服务网格的代名词,作为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定义的云原生关键技术之一,服务网格发展至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探索阶段:2017 —2018 年 早期采用者阶段:2019—2020 年 大规模落地及生态发展阶段:2021 年至今 2018 年...
5 天前 / 逗逗
傅一平评语: 文章里提到,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大致分成 5 个阶段:初级技术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技术专家 / 技术 Leader、架构师 / 技术总监、技术副总裁 /CTO,一个传统企业的数据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路径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会取数,懂点 SQL 第二阶段:会做报表指标,掌握 BI 工具 第三阶段:负责数据仓库项目,掌握数据管理知识 第四阶段:负责管理一只数据团队,架构理解多少看个人修为 第五阶段:管理路线走到底(技术专家路线其实也不多) 虽然起步的时候看起来不太一样,但到了第四、第五阶段,由于管理属性越来越多...
8 天前 / jp311
本文由极客时间整理自 Thoughtworks 全球技术策略顾问、中国区 CTO 徐昊在直播中的演讲《程序员究竟是搞技术的,还是做工程的?》 作者|徐昊编辑|李辰洋 在我们软件行业里,很多人非常关注自己个人的技术水平:Java 语言出了新版本,我不会;Java 里有个 Kotlin,我不会用;JavaScript 上新框架的版本更新很快,我跟不上;等等。 它们的出现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焦虑。面对这些新技术,要怎么办?学不会就要被淘汰吗?这是大家常有的困惑。
12 天前 / gyreg
理论基础溯源分析就是在通过现象去发掘恶意攻击者背后的故事,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在分析过程中,要像侦探破案一样,大胆心细,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是一场人与人之间斗智斗勇的过程。 恶意样本溯源分析的前提是针对样本,然后进行对样本做逆向分析、网络行为分析、日志行为分析。挖掘出恶意样本的攻击者或者团队的意图。 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旨在利用各种手段追踪网络攻击的发起者。相关技术提供了定位攻击源和攻击路径,针对性反制或抑制网络攻击,以及网络取证能力,其在网络安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2 天前 / BloomingRose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今天文章认知或许有问题,欢迎拍砖 前段时间有个粉丝问了一个问题: 小钗你好,我是团队的架构师,现在发现团队技术氛围不太好,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同学的问题是技术氛围,我们需要先探讨什么是技术氛围,技术氛围到底有什么用。 技术氛围可以算作工程师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说道工程师文化大家就熟悉了:拖鞋体恤、头发蓬松、“呆若木鸡”... 表象如此其实底层含义是要表达:这是一群不拘小节并且天赋异禀的人,只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就拥有以一敌百的能力。
13 天前 / BloomingRose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段时间有个粉丝问了一个问题: 小钗你好,我刚从大公司以 P8 的职级离职,新入职了一家中型公司做技术负责人,当前团队士气低下,无论技术体系还是团队建设都十分落后,坑的一逼!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规划技术发展方向呢?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些年头了,特别是大公司的技术体系建设十分完备,甚至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地步,这也导致了很多同学背靠体系,认为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但出来到中小型公司后却发现一片狼藉很难适应,但就我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一篇狼藉可能才是常态。
14 天前 / 编程一生
当别人主动找你沟通 当别人找你说一件事情,需要你帮忙的时候。要确保问清楚以下信息: 1、事件背景是什么? 2、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3、都涉及哪些团队或哪些人? 4、有什么风险? 当方案没有取得共识 当两个人方案不一致时,自己提出了方案 A,领导提出方案 B。A 和 B 都有一定的问题,是一道取舍题。这时候与其讨论取谁舍谁,不如这么回答: 我再回去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如果自己是领导,《神盾局特工》里科尔森的思路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参考: 当分派任务时 当给下属分派任务时,分派的需要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不要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16 天前 / BloomingRose
技术 Leader 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的岗位,不仅要有解具体技术问题的架构能力,还要具备团队管理的能力,更需要引领方向带领团队 / 平台穿越迷茫进阶到下一个境界的能力。所以通常来说技术 Leader 的技能是虚实结合的居多,繁杂的工作偏多。为此我把自己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思考技巧也做了一个整理,算是对《关于技术能力的思考和总结》中提及第三阶段的补充。 技术常用思考方法 向前思考,向后倒推 这个思考方法的含义是: 在思考一个命题时可以采取未来视角,先对未来发展做个预判,然后基于你的判断倒推现在应该要做什么...
19 天前 / BloomingRose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段时间有个粉丝与我讨论了一个问题: 小钗,我半年前从技术经理升职到了技术总监,但这段时间的工作很恼火:一大半时间要去开各种产品会,还有一些时间要去处理团队扯皮,这导致我写代码的时间越来越少,半年下来感觉技术毫无成长,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该同学的问题十分常见,而这里真正的问题是:程序员转型管理后,如何平衡技术及管理的精力投入。 然后看最后一句“技术毫无成长,接下来该怎么办”,这里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技术 Leader 不写代码会感到焦虑? 这里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始展开。
20 天前 / 冷星1024
本文为纯粹区块链技术分享,没有任何投资建议。希望大家喜欢~ 一、故事导读开始分享之前,引用自网上一个段子来引导大家。 《小明的故事》 小明是谁?小明是一名前端工程师,也是一个足球迷。 他有一项神奇的技能:他对足球有很深的理解,能够在每届世界杯开赛之前准确预测出最终夺冠的球队 比如,在 2010 年的那届世界杯,小明就预测出了正确的结果。大赛闭幕,小明难掩兴奋之情,想在女朋友面前显摆一下。 女朋友很自然地提出质疑,而小明并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只能哑口无言。 小明痛定思痛,决定写一个网站来提前记录自己的预言。
21 天前 / HueiFeng
一、引言 作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技术人,我深刻体会到如下几个思维能力对技术人成长的重要性,熟练运用这几种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进入到新的领域,在分析、定位和解决问题上有很大帮助。 抽象思维:帮助我们快速抽取面对问题的关键要素和本质,可以是其他能力的“元能力”。 分层思维:帮助我们拆解问题,分而治之,划清问题和职责边界。 归纳思维:帮助我们从个性问题中抽象出问题的一般规律和得出共同结论。 结构化思维:帮助我们沉淀自己的知识树,逐步系统性地思考问题。
21 天前 / BloomingRose
你能想到 CPU 的设计是开闭原则的设计吗 说 CPU 的设计很符合软件设计的开闭原则,估计一般的同学肯定不会这样意识到。其实我也一样不太可能把它们能够想在一起,并将它们关联起来。 可确实就这样发生了。实际上 CPU 的设计本身就是朝着开闭去的。 CPU,中央处理器,它要运行指令,这些指令是稳定的。比如加减乘除的计算类指令,读写数据的 IO 指令。但是,指令序列是变化的,是按照循环,还是按照分支条件呢。这里的指令是“闭”的,指令序列是“开”的。 问题 1:指令序列的变化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呢? 软件。我们编写的软件。
21 天前 / Yourtion
作者|王一鹏 有心人可能已经发现,可观测问题正在悄然成为 IT 行业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从 2021 下半年到今日的一年间,对可观测问题的讨论,不断见诸技术圈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从技术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微服务架构逐渐普及,导致可观测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差不多在五年前,分布式系统也已成熟,微服务架构尚未普及,可观测问题就已经在桎梏技术团队的工作效率。一个 To C 的软件使用问题可能由客服发起,整条支撑链路的所有技术部门,都要逐一排查接口和日志,流程非常原始,也非常低效。
28 天前 / yybbb
人工智能 在接下来的十年,人工智能将重塑知识经济,使人们目前执行的一些任务自动化。 中国正在发展自己的 NLP 模型。专为中文市场开发的两款大型模型,武道 2.0 和 M6 将开始塑造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 认知、评分和隐私 COVID-19 打破了对隐私的期望。国家和私人基因数据库将于 2022 年启动。 元宇宙、AR/VR 和合成媒体 人们将创建自己的多个数字版本,每个版本都是为特定目的量身定制的。这将导致碎片化——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身份与他们在各种在线平台上的投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工作、文化和娱乐 全球大流行将十年的数字化转型浓缩为几个月。